[自我充實] 認識不一樣的想法「獨立思考」- 蔡壬蒲

1B524F2RAP

「獨立思考」是我在大學之後才吸收到的一個動名詞,已經不確定是從文章還是演講中得知的,自從得知獨立思考之後,我曾回頭想著過去的教育模式,小時候,大人總是會告訴我們讀書是為了以後的出入,所以讀書相當重要,卻從來沒有人真正告訴過我們,我們為了什麼讀書,讀書是為了做什麼,也許對小朋友來說,思考這些太過早,但對於探索人生,早該從出生就開始了。

 


關於我

認識思考

從國小六年級開始迷上了寫作,但當然我算是半個文盲,叫我用手寫一篇文章可能一半是注音吧,印象很深刻,那是一個畢業旅行剛結束的晚上,且無名小站還正風行的時候,我嘗試著把心情、感想以及照片整理好上傳,但卻因為使用電腦的時間稍晚,則電腦慘遭強迫中斷電源,這是一個不能被諒解的痛,也許是自己長久以來的形象造成的,在家人面前,多半是在玩電腦遊戲,而他們對電腦的認知,可能也就只有遊戲作用之餘而已。

國中之後,整天渾渾噩噩、虛度光陰,我不明白活著是要幹嘛,就像被關進鳥籠裡的鳥,失去了自由,成天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:讀書,這樣子的生活,長時間的累積下,只想著要不要翹課或放學後去網咖要打什麼 Game,三年來過著生活建立於電腦遊戲之上的日子,叛逆夠了,恨透老師、恨透家人,還記得小時候放在心裏的一句話「把家人當仇人,把朋友當家人。」現在回想起來,還覺得這句話頗矛盾的,然而又覺得可笑,現在卻對於怎麼樣才是朋友感到相當疑惑,回到主題,國中畢業之後,升學、學校、科系,成為人生中第一個思考的重點,未來,是我完完全全沒有去思考過的問題,我不懂讀書是為了什麼,不懂高中、高職是在做什麼,更不懂任何一個科系在幹什麼事情,而離家較近的一所私立高職,為了徵收學生,老師來到家裡做簡介,也順從家人決定就近入學。

認識自己

當時讀的科系是資料處理科,屬於商業類科,一年級所學專業科目,商業概論、會計學,比較特別的大概就是程式語言(VB),由於國中玩歸玩,也是有曾經接觸到程式語言這一個區塊,實際上算是國小接觸到啦,只是接觸的不深,從而開始對寫程式感到好奇,之後因為一些原因與國中同學談到其他學校與科系相關的問題,從而開始思考什麼是想要與需要,說實在話,那時候根本不明白什麼是需要,所以純粹只有想要,想要離開家,像姊姊們一樣搬出去,到外自主生活、過日子。

結束了一年級的學程,準備邁向資料處理科二年級的暑假,我做出了堅決的決定「轉學」,由於轉學又轉科的關西,必須從一年級重新讀起,然而不被家人接受、認同,掀起了數場家庭革命,這是我這一生中以來,第一次為自己的想法發聲,過去除了叛逆、我的生活一直處在於被動姿態,我不積極、不願主動,更不願聽命於人,再加上生活圈就這麼小、這麼混,雖然在遊戲中會與一些比自己年紀來得大的網友聊天,但實際溝通能力也有很大的落差,不知從何表達,而不斷嘗試溝通,直到暑期中,老爸突然告訴我:「不論你做什麼決定,我都支持你。」光這句話就能讓我眼眶泛紅,也是我認為到目前以來受到最理性、尊重、非主觀的一次認同。

認識獨立思考。

開學後,一個人以轉學生的身分到了一間連來都沒來過的新學校,陌生卻帶有一點熟悉的味道,為什麼熟悉,從那一刻我就覺得轉學不是偶然,也許是注定的,因為一切似曾相似,不過「只是也許」,人生不過就是繁瑣的問答題,總而言之到了新學校,人家在開學典禮,而我在學校跑入學流程,此時我才感受到自己獨立自主的存在,並覺得自己不同於其他同齊,當然主因不是因為我是轉學生。

三年來的高職生涯,除了決定轉學這回事,我可以說我高一與高二還是在盲從,做盡些不知該要還是不要的事情「機器人競賽」雖然一開始覺得有趣,但最後覺得沒有價值,他僅不過是一個玩具,要將技術更上一層樓,除了跳脫框架的思考,資源是我們無法一手掌握及取得的,當然也可以都說是藉口,畢竟「有心則無難事」。

高三算是我自認最充實、最努力的一年,由於承受過競賽失敗的挫折,並長時間的猶豫及思考,決定換方向參與「工科技藝競賽」,其實說真的這競賽沒什麼難度,原理基本上幾次練習便能熟能生巧,雖然好像什麼事情都是這樣,最後也得到還不錯的成績,結束三年來最後的賽程,賽後統測逼近,不得逼自己一把。

大學雖然不是靠自己努力得來的成績推上的,但也因為這樣子的努力,才讓我有實質的成長,尤其是英文,從高三才開始不斷的運用上課時間再加強自己的英文單字量,從國小、國中字彙開始,一天數個加減背,努力不是為了應付考試,是意識到了英文的重要性,而開始後悔,後悔為什麼當時沒人告訴我英文實質的重要性,只告訴我們課堂要考那些單字,其實從高二開始就有高頻率的查詢瀏覽國外網站,而內容當然英文為主,長期透過 Google 翻譯,翻譯結果基本上都會與實際意思有些許落差,所以才選擇想讀好英文,而非專業科目。

認識目標、方向。

在求學的過程中,知道了一門語言的重要性,並思考、選擇與捨取,這樣的想法竟然是等到快要結束高中的生涯時才出現,選擇,攸關自己人生大方向的問題,有多少人不知道選擇是為了什麼,而又為什麼而選擇,以現況來說,台灣人過得太安逸,而感受不到危機意識,有很多事情家人總是為孩子鋪好很長一條路,甚至連工作都包辦在內,在短短一年的大學職涯中,也曾見過不少連自己生活都有問困難的大學生們,想試著透過教育來改變現況,但我還沒有能力,這將會是我不變的目標,透過分享、歷程,我想讓更多年輕朋友知道自己在做什麼,想要做什麼,而不是窩在自己的世界與同齊講沒意義的幹話。

 

什麼是獨立思考?

獨立思考的意思是,一個人可以用多元的角度來思考一個問題,並提出質疑與觀點,而一個不會獨立思考的人,可能只會盲從,當別人說什麼,你就認為什麼。簡單說個例子,在台灣新聞媒體上,報導永遠沒有客觀這回事(除了一些專題報導),而對錯永遠因媒體報導的內容有不同見解,大多數人會直接採信新聞媒體所提供的況述來加以分析,然而忽略事情真正的來龍去脈。

 

獨立思考重要嗎?

在社會上,大家的高低水平不過就是念了多少書,會了多少東西,大多人是因為盲從過來的,並不了解說自己為什麼學習,是因為興趣還是因為家人要求,確實有不少人是聽話長大的,其實回顧在學時的樣貌,有多少乖同學只會聽家人、老師的話,而從沒向上懷疑過? 獨立思考,可以說是一個概念,但也只有明白這個概念,才能驅使自己去發現自己,並擁有與他人不同的價值。

 

被侷限在規則裡的想法。

我很慶幸能夠參與高一與高二的機器人比賽,也感謝指導工程師像我們授課所提到對於規則的特別見解「沒有規定不能做的,就是可以做的。」一個簡單的逆向思考,當場刺激了我的邏輯與想法,往往我們只知道用我們所知道的方式去執行某些事情,而忽略了是否有更好、更有效率的方法來取代目前的執行方式,而當可行的創意與方法獨特結合,也許技術得以日新月異,也許就是這樣來的吧。

 

不斷懷疑對與錯,訓練自己的獨立思考力。

在一場 ATC 演講中,講師 蔡壬蒲 一上台就說了「請不要相信我講的任何一句話。」直白的說明內容的正確性是需要由我們去懷疑的,這也更加驗證「獨立思考」的重要性,演講的內容與本文有密切的關西,主要對於自我認知、獨立思考、分辨是非等…,對與錯秉持著懷疑,並不是所謂小心眼的行為,可以換做一種假設性的問題來自我反饋,同時可以在反饋的過程中更加了解問題。另外推一下 蔡壬蒲 講師,這位讓我特地從台南騎車上台中聽他演講的講師,內容不僅精彩,更令人反思許多現實生活的問題。

 

從何時開始思考有關自己的人生?

從我的小故事裡,從學會思考、認識自己,到學會獨立思考,這些都不是經由學校交付給我們的能力,如果不是國小六時那電腦被家人強迫關機的那一個晚上,我可能更晚才會認識思考,甚至到現在都還無法獨立思考,當然也不會擁有現在的成就,也可能連大學都沒讀,更不可能當 MKS 站長,然後連目標都沒有,每天依舊在網咖虛度光陰吧。

MksYi

透過網路分享知識的學習者。

2 thoughts to “[自我充實] 認識不一樣的想法「獨立思考」- 蔡壬蒲”

  1. 帶給他人的感受也就是滋味,而用思考去接收滋味,思緒可以轉、滋味可以變,如同食物經過料理料理,可以是好、也可以是壞。
    很感謝你的分享 :"D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